瓦哈现货价格创负值:-1.26美元,美气瓶颈再现
9月15日(周一),瓦哈瓦哈枢纽现货天然气价格再度大幅下滑,现货现跌至-1.261美元/百万英热单位(mmBtu),价格颈再较上周五的创负0.06美元急剧转为负值,单日跌幅超过2350%,值美创下近17周新低。元美负价的气瓶主要原因是秋季管道检修和运输受限,导致盆地内天然气积压。瓦哈此外,现货现LSEG的价格颈再数据显示,9月份美国48州的创负天然气平均日产量降至107.6 bcfd,低于8月份的值美108.3 bcfd,加剧了市场波动。元美
基本面分析
负价现象并非由于需求骤降,气瓶而是瓦哈由于管道瓶颈与季节性维护导致的区域性压力。业界普遍认为,秋季维护导致瓦哈地区的外运能力阶段性降低,现货不得不以负价“购买运输”。数据显示,2025年瓦哈的均价已经六次跌至零以下,而历史上2019年发生17次、2020年6次、2023年1次,2024年则创下49次的新纪录。这表明,负价已成为该枢纽在高油气共伴生产和管输紧张的结构性特征,而非偶然事件。
在产量方面,虽然9月日产量降至107.6 bcfd,但与近期高位相比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。盆地伴生气的释放依然活跃,然而油价今年累计下跌约12%,迫使一些页岩油公司考虑缩减资本支出。如果这一策略得以延续,可能在更长远中缓解伴生气增量,从而对瓦哈的负价频率形成滞后性限制。在短期内,供应过剩与外运不足的矛盾仍主导现货价格波动。
在管道运输方面,解决方案正在推进:Kinder Morgan的Gulf Coast Express扩容计划、与WPC合资的Blackcomb以及Energy Transfer的Hugh Brinson等新线正在建设中,但预计要到2026年前才能投入运作。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,瓦哈的“瓶颈与负价周期”可能会反复出现。业内分析普遍认为,瓦哈对亨利枢纽的深度负基差预计将持续至2026年。
技术面分析:
自二季度以来,瓦哈现货价格总体呈现“高位震荡—缓步回落—急剧下滑”的趋势;5月份价格曾冲高至2.0–2.5美元,经过7月的多次回调后,8月份维持在1.0–1.5美元区间内,近期迅速回撤至接近零,随后在9月中旬直接跌破零点,扩大跌幅至-1.261。这一跌势显示出“趋势加速”与“波动率扩张”的特点,表现为由供需挤压造成的“量能突破”。
支撑/阻力分析:零轴(0美元/mmBtu)现已由“支撑”转为“阻力”;短期阻力关注0—0.20美元的成交密集区;向下的支撑则参考历史极值带,约在–1.50美元(5月出现的极端下影区),其次为–1.80美元的心理关口。
形态与节奏:当前走势可视为自8月份箱体的“下行突破”,进入“下降通道”的加速阶段。短期内价格可能在对零轴进行“回测”时出现技术性反弹,但若回测未能站稳,易形成“假突破后的再下压”。在未出现明确的“V形反转”或“岛形反转”迹象前,趋势性空头仍占据主导地位。
后市展望
短期(数日到两周):若管道维护持续,盆地外运能力难以迅速恢复,负价可能会阶段性维持;一旦部分检修段恢复通气,价格有望对零轴进行“回测”,出现技术性反弹,但在0—0.20美元阻力区可能面临抛压。随着日内波动率提高,“死猫跳”与“快速回落”的交替出现概率上升。
中期(1—3个月):季节性驱动将开始转换。若天气偏暖延续至晚秋,需求可能有限,而产量仍徘徊在高位,负基差结构将难以根本改善;反之,若原油价格继续低迷并压制资本支出,伴生气增速可能边际放缓,中期负价频率可能降低,但这仅体现在“极端事件减少”,而非价格中枢的显著回升。
长期(2026年前后):如果上述新管线按计划投产,瓦哈的结构性瓶颈将大幅缓解;届时区域价格中枢有望稳定在相对“深度负基差但少见负价”的状态,现货曲线更加趋向“均值回归”。在此之前,市场仍需面对“阶段性负价—修复—再负价”的周期考验。
主要风险:
1)维护进度不及预期,或突发停输事件导致“瓶颈二次发酵”;2)极端天气改变需求曲线;3)油价剧烈波动引发钻机数与完井节奏的快速调整,改变伴生气动量;4)LNG装置启停造成的外部拉动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