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MGM

高盛研究报告:深度解析中国流动性牛市

Source:

今年中国股市表现强劲,高盛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研究关注。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和Si Fu在最新报告中指出,报告流动性驱动的深度市牛市正在中国股市形成,而“再通胀”预期及AI自主化发展则是解析这波上涨的主要催化剂。报告强调,中国与普遍认为的流动散户推动行情的看法相反,数据显示,性牛本土及海外机构投资者是高盛本轮反弹的主要资金来源。对冲基金、研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(QFII)、报告国内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都在增加股票投资。深度市

对于牛市的解析可持续性,高盛认为盈利改善可以延续涨势,中国但并不意味着进一步上涨仅依赖于估值提升。流动目前,沪深3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仍低于历史牛市的估值上限。因此,高盛重申对A股和H股的“增持”评级,预计未来12个月分别上涨8%和3%。

再通胀与AI双重驱动

高盛分析指出,中国股市上涨始于今年1月底的“DeepSeek时刻”,接着受到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和4月中美贸易局势改善等因素的推动,从4月低点起,沪深300指数涨幅高达26%,年内累计上涨15%。宏观层面,市场预期政策将加强供给侧改革以改善定价环境,触发再通胀交易。自7月以来,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6个基点,资金明显从债市流入股市。

在主题方面,中国技术的自主化进程加速,尤其是DeepSeek在8月发布V3.1版本,为AI设计和半导体行业注入新动力,形成与海外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流动性推动估值重估,股市“后来者”崛起

高盛报告认为,由流动性推动的股市繁荣是全球普遍现象。在后疫情时代,流动性成为全球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。目前全球前十大股票市场中,有八个接近历史高位,且估值趋近各自区间的顶部。这种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表现的分化已成为常态。

报告称,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所有国家指数(MSCI All Country Index)中约70%的涨幅源自市盈率重估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市场被视为全球流动性盛宴的“后来者”。高盛也指出,中国股市的上涨同样有基本面支撑,预计2025-2027年,上市公司将实现中高个位数的盈利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上市公司的利润分别增长了3%和6%。

谁在买入?机构投资者是关键力量

高盛报告认为,机构投资者在这个牛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国内公募基金近期迅速提高了股票敞口,现金比率降至五年低点。同时,国内保险公司股票持仓增加了26%。在海外方面,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参与度已经达到周期性高点。数据表明,8月全球对冲基金在A股的资金流入创下近年来单月最高。

可持续的“慢牛”,盈利非必要条件

关于牛市的持续性,高盛认为,盈利改善有助于延续上涨,但并非估值上升的必要条件。报告指出,过去20年间A股和H股的牛市中,市盈率的变化一直是回报的主要驱动力,并在显著反弹中也只是次要因素。目前,MSCI中国和沪深300的12个月预期市盈率仍低于历史牛市的估值上限。高盛称,当前市场形成“慢牛”的基础比以往更加稳固,主要受益于市场化改革和长期资金的引入。

过热风险可控,关注政策动向

随着股价上涨,市场对A股过热风险的担忧加剧。高盛开发的“A股散户情绪代理指标”显示目前市场短期整固风险存在,但并未达到牛市下行的极端状态。历史显示,牛市趋势的逆转往往与政策冲击有关。为监控风险,高盛构建了“股市政策晴雨表”,显示当前政策的收紧力度和风险较低。

增量资金潜力巨大,投资者如何布局?

展望未来,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拥有巨大的增量资金潜力。目前,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严重偏向房地产和现金储蓄,股票所占比例仅为11%。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,巨额资金有望逐步转向股市。此外,机构投资者在A股的持股比例相较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水平仍显著偏低,提升持股比例可能为市场带来大规模资金流入。高盛对中国股市维持“增持”立场,建议在AI、反内卷等主题上进行布局,重申对通信、互联网和消费等行业的“增持”评级。

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,XM外汇官网编辑:李佛。

相关阅读